Posts

Showing posts from February, 2018

《大賣空》與次貸危機:你該聽信權威,還是聽信瘋子?

Image
最近基於興趣研究了一點經濟和金融,然後被推坑看了《大賣空》這部電影,內容講述的是 2008 年引發全球金融海嘯的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前的故事。說實在看完後內心還蠻震驚的,但因為在這方面學識淺薄,當下有些東西沒有非常懂,決定透過這篇文章來事後做點整理,釐清整部電影的故事內容,順便發表些自己的小感想。 怕你跟我ㄧ樣國高中沒認真上過半堂公民課,這裡盡量用簡單的說法介紹電影中金融相關的背景知識。 今天一個人跟你借錢,對方的信用如何?他會不會借了以後捲款逃跑?會不會一下子花光光沒能力償還?這些都是交易中可能存在的信息不對稱。但如果你把錢存進銀行,而有人跟銀行借錢,銀行就會投入精力去調查借款人是否信用良好,依此判定是否要貸款給借款人。 換言之,「銀行」這東西在概念上,就是個幫忙消除信息不對稱的金融中介機構。它讓很多人把錢存進去,再把這些錢借給信用良好但當下需要錢的人,依此達成良性的貨幣流動。而在銀行對借款人的調查之下,借款人的信用就會被予以評級,信用最低的級別是次級,借給這些「次級人群」的錢就被稱為次級債,又稱次貸。 在 2000 年左右,為了應變美國的經濟衰退,政府希望透過增加市場上貨幣的流動來促進經濟的成長,於是開始推動銀行降息政策來刺激經濟。降息的效果是讓借錢要償還的利息變低,而存錢能獲取的利息也變低,這會造成大家想盡量跟銀行借錢而非把錢存入銀行,結果就是讓市場上有更多貨幣在流動。 同時,布希政府開始放寬房地產貸款的條件。為了鼓勵讓「次級人群」(某方面來說算是社會的弱勢族群)能跟銀行借到錢買房,還推動了 ARM(Adjustable Rate Mortgage,又名可調整利率貸款),也就是在前幾年期間只收你比較低的利息,等到五六年後再把利息漲回去。這吸引了更多的次級人群跑到銀行貸款。 這兩件事造成了最終釀造次貸危機的第一個關鍵因素:在降息和 ARM 的推動下,信用低的人變的可以跟銀行大量借錢買房了。整個房地產的市場也因而開始供不應求,導致房價不斷上升,逐漸形成泡沫。 第二個釀造次貸危機的關鍵因素是資產的證券化。這個概念上簡化是這樣:A 跟銀行借 100 萬,五年後要還 110 萬的債,那銀行就把這 110 萬的債務轉換成 105 萬的證券賣出,買家購買後只要等五年,就可以獲得 110 - 105 = 5 萬的收益。為什麼銀行要這麼做呢?因為把